DWDM對光纖性能的要求
DWDM是密集的多波長光信道復用技術,光纖的非線性效應是影響DWDM傳輸系統性能的主要因素。光纖的非線性效應主要與光功率密度、信道間隔和光纖的色散等因素密切相關:光功率密度越大、信道間隔越小,光纖的非線性效應就越嚴重;色散與各種非線性效應之間的關系比較復雜,其中四波混頻隨色散接近零而顯著增加。隨著DWDM技術的不斷發展,光纖中傳輸的信道數越來越多,信道間距越來越小,傳輸功率越來越大,從而使光纖的非線性效應對DWDM傳輸系統性能的影響也越來越大??朔蔷€性效應的主要方法是改進光纖的性能,如增加光纖的有效傳光面積,以減小光功率密度;在工作波段保留一定量的色散,以減小四波混頻效應;減小光纖的色散斜率,以擴大DWDM系統的工作波長范圍,增加波長間隔;同時,還應盡量減小光纖的偏振模色散,以及在減小四波混頻效應的基礎上盡量減小光纖工作波段上的色散,以適應單信道速率的不斷提高。
適應DWDM的新型光纖的發展
目前廣泛應用的G.652光纖雖然有利于克服光纖的非線性效應,但它在1550nm區的較大色散,不能滿足信道速率高速化的要求;G.653光纖在1550nm區的零色散雖然能滿足信道速率高速化的要求,但在DWDM應用中存在嚴重的四波混頻效應。有鑒于此,1994年,國外公司先后推出了“True Wave”(真波)和“STM-LS”等第一代非零色散位移單模光纖,這種光纖在G.653光纖的基礎上,優化了1550nm區色散值,使光纖的工作波段具有少量的色散,以有效地克服四波混頻。ITU-T制定了該類光纖的G.655標準。后來,國內外大公司又紛紛推出了大有效面積G.655光纖和色散平坦型G.655光纖,這兩種光纖屬于第二代非零色散光纖,它比第一代能夠更有效地克服非線性效應。最近,第三代的非零色散光纖又已推出,即色散平坦型的大有效面積G.655光纖,是適應DWDM應用最先進的光纖。
1997年,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在國內率先推出了G.655光纖,目前烽火通信科技已研制出最先進的色散平坦型大有效面積G.655光纖,并相繼推出了適應于架空、管道和直埋的36芯、48芯和66芯的層絞式G.655光纜,大量應用于國內干線網絡工程。烽火公司先進的光纖光纜技術配合即將推出的國內最先進的N×10Gbit/s DWDM光傳輸系統和光傳送網絡設備,將有力地推動我國通信市場的發展,在我國通信網絡的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。